欢迎访问宝应县残疾人联合会官方网站! 点击无障碍辅助浏览 | 无障碍操作说明
您的位置:首页 > 康复服务 > 康复服务动态 > 正文
地址:江苏省宝应县白田北路19号
残联办公室电话:0514-8826 6895
邮编:225800
扎根他乡育温暖,风雨兼程终不悔 ——记宝应县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师陈维刚
颜慧 宝应文化月刊 2018-07-03 点击数:2971 字体: 打印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获得了许多赞许; 没有“桃李满天下”的荣耀,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梦想。以爱育暖,用真心和行动换来孩子们的康复。他就是宝应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一名孤独症儿童教师陈维刚。

以梦为马,扎根异乡

2010年陈维刚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主修专业是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毕业后的他憧憬着要在教育大省之称的江苏学习更多的、更专业的孤独症康复知识,就毅然决定放弃老家的工作,留在江苏,而这一留下来就扎根在了宝应。2012年他来到了宝应县残疾人康复中心,从事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训练工作。先后参加了多次省残联组织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技能提升培训班、以及2014年南京脑科医院开办的为期半年的“卫生部第29界儿童心理卫生进修班”,学得了扎实的孤独症的评估和康复训练技能,并学以致用,将宝应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孤独症康复训练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上。

每当看见他,他总是笑着的,温和可亲的笑容无形中就拉近了和他的距离。在工作中他也是这样的,面对着孩子时温和的笑容可以让孩子们感到无比的安心,面对着家长时可以让家长们放下心中的包袱畅谈关于孩子的欢乐与痛苦。可能很多人会想,这个男人都三十几岁了怎么还像个小孩子一样趴在桌子上嬉笑打闹呢?他面对的孩子们不是普通的儿童,而是素有“问题孩子之王”之称的孤独症儿童,这群孩子在沟通交流方面似乎有着一套不被常人所理解的来自遥远星球的思维模式,好像孤独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还有着不同程度的异常、刻板的情绪和行为,所以他们还有个名字叫做“星星的孩子”,在这个浪漫的名字背后,是一个个沉重的问号。

微笑付出,终有回报 

对于部分孤独症儿童而言,说一句话却难如登天。有时候要花上一学期才能让孩子喊出“爸爸”、“妈妈”,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付出和回报往往不成正比,有时给你失望有时却给你希望。对于这些,陈老师只是说:我坚信,我的付出终究是有回报的。

时间能考验一切,事实胜于雄辩。通过应用行为分析疗法、游戏疗法、感觉统合训练的介入,孤独症儿童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在陈老师的学生中唐唐不再害怕小鸭子的叫声,听觉统合逐渐趋于正常;涛涛再也不怕别人的拥抱和触摸了,触觉防御恢复正常;琪琪不怕泡泡和气球了,最后还喜欢上了吹泡泡;程程能背诵将近二十首儿歌。2016年九月,琪琪、程程、文健都顺利的进入了普通小学学习,“听说文健期末考试成绩排在全班第二名,这是作为孤独症老师最大的骄傲。”陈老师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以爱为灯,照亮前路

陈老师一直工作在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一线,在2014年因工作突出获得了宝应县残联年度“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参加扬州市残联康复技能大赛并获得孤独症康复专业第二名的好成绩。在他的带动下,中心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系统评估,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将孩子情况与家长进行详细的解说,与家长一起为了孤独症儿童不再孤独而努力奋斗着。

宝应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秉承着“爱心、耐心、细心、恒心” 的服务宗旨,为广大特殊儿童包括孤独症儿童施行免费康复训练,他们用一次次的行动证明了大爱无疆、大爱无言,而对于孤独症儿童的爱,已经深深地融入在陈老师的生命中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接收更多的孤独症儿童来中心进行康复教育训练,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和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呼吁社会更多的人关注孤独症儿童、关爱孤独症儿童,让他们顺利的融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他们是地球的孩子,是我们的孩子,不是来自遥远的‘星星的孩子’。”在新的一学年里,他如是说到。

伟大的诗人汪国真的《热爱生命》里的一句“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方向,便只顾风雨兼程”。 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无关金钱、无关名誉,只与你我有关。陈维刚默默无闻地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既然选择了康复事业、选择了这个岗位、选择了这群孩子们,那么即使风雨兼程也要与你相伴”。这大概就是康复工作者对热爱生命最好的诠释吧。